15986763598

主页 > 亚马逊侵权与申诉

恶意投诉频发,跨境卖家该如何精准反击?

发布时间:2025-10-27点击数:


一、从“维权”到“维害”

在亚马逊、Temu、速卖通等平台上,“知识产权投诉”原本是保护创新者的正当工具,但越来越多卖家发现,这把“保护伞”被部分竞争对手当成了商业武器。

他们注册近似商标、复制常见外观,再对市场热销Listing发起批量投诉。目的不是维权,而是压制竞品、封店、冻结资金。
这类“滥用投诉权”的行为,就是典型的“恶意投诉”。


二、常见的“恶意套路”有哪些?


三、卖家第一时间该怎么做?

01. 冷静确认投诉类型
先看清楚后台通知,是商标?专利?还是版权?不同类型对应不同处理路径。

02. 保存所有证据链
包括产品设计稿、发票、打样图、上架截图、Listing发布时间、沟通记录。
这些都是日后反击和解封的关键材料。

03. 初步判断是否为恶意投诉

①投诉方并非实际权利人;

②投诉专利/商标与产品完全无关;

③同一主体群体性投诉多个卖家。

04. 合理选择应对路径

①平台申诉:用证据证明非侵权或正当来源;

②律师函反制:要求对方撤回投诉,否则追责;

③不侵权报告/DJ诉讼:主动在美国法院提起确认不侵权,快速解冻资金。


四、处理不同阶段的正确思路

平台阶段

目标:解除Listing下架、恢复销售。
材料:原创图纸、商标注册证、出厂单据、授权函等。

法律阶段

若已进入TRO/Schedule-A阶段:

尽快与律师对接,确认案件号、冻结金额;

判断是否适合和解、部分解冻或反诉;

通过专业文件(如Settlement Agreement、Motion to Unfreeze)进行法律路径解冻。


五、如何从根源上预防“被恶意”?

1.新品上架前检索IP风险,避免踩坑;

2.核心款尽早注册商标和外观,构建防御;

3.定期监控竞品投诉记录,预判风险;

4.建立应急预案:包括申诉模板、律师资源库、证据留档机制。


跨境平台的竞争越来越激烈,“恶意投诉”正在成为新的灰色手段。
对卖家而言,最有效的做法不是被动应对,而是建立标准化处理流程与证据体系。

快速判断 + 准确申诉 + 及时反制,才是应对恶意投诉的核心能力。

-->